The world is mine oyster, which I with sword will open

关于

Pause 《有闲阶级论》

这是一本很有趣也很容易读的书,剖析了许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些熟悉的风俗习惯,消费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是逐渐形成,而后内化成我们的传统,最后成为我们完全觉察不到的自身的一部分。

即使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机器来帮助我们获得舒适的生活,但是某些完全没有必要的习俗习惯乃至于审美依旧深深刻印在我们心里。之前我闺蜜曾经和我讨论关于人工智能会否取代人的问题,她认为即使人工智能真的发展得和人类差不多,奢侈品店里的人类雇员也会只增不减。因为这不是一个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种有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种观念和心理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依据,因为机械带来的“平凡”和“低廉”,而人工与手工艺的价格会越来越高。

这本书可以抑制剁手的冲动,买东西的那一刻,会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对于高价的浪费物品的热爱,清醒之下又会想:如果它的价格没有这个高,这样东西是否就因此变得不想买了呢?进而追问,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东西?

当然,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所谓“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是怎样将自身变成执行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的一环,也就意味着成为资产持有者们真正的“动产”。这种陷阱式的宣传背后有着极其冷酷的现实,直如悬崖上高悬的蜜糖一般,尝起来甜蜜,跌下去却粉身碎骨。

所以,越发能够理解,为什么妇女解放运动首先要争取工作的权利,以及为什么妇女应该珍惜工作的权利,以及劳动妇女节为什么不能用女神节女王节等等消费口号所取代的根本原因:工作本能是人之为人的本性,而“经常进行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是无自由的仆人的持久标志。”

很多时候,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其实都像手术刀一样,将包裹着漂亮皮肉和温情脉脉的日常生活冷酷地剖开,展现出表象之下毫无温情的实质,比如人性之中不可回避的弱点:自私、嫉妒、贪婪和权力与利益的交织。人类的文化传统未必都有着美好的开端;社会的秩序起点未必源于对公理与正义的追求;审美,消费乃至于生活方式的背后也未必是因为爱与美的结合。

尽管如此,见识过生活和世界的丑恶之后,依旧热爱世界才是真正英雄的选择。

至少,从当年到现在,我们争取到了工作的权利,未来还有更远更长的路要走。

下一本书准备读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 


评论
热度(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春天不是读书天 | Powered by LOFTER